目前政府積極規劃、影響人民權益甚鉅的「國民身分健保合一智慧卡」(簡稱國民卡)﹐將用以整合存放「戶政資料」、「全民健康保險資料」、「指紋資料」、「電子簽章」、「電子錢包」、與缺乏法律規範的「其他加值部份」。同時﹐政府提供戶政及健保資訊系統之資料檔、個人照片和指紋,交由業者承作。整合資料固然是資訊使用的重要關鍵,從而表面上「電子化政府」與「電子商務」等施政目標,似乎也將在國民卡的推波助瀾下得以一帆風順。
就國際趨勢來看﹐單是試圖將其中某個單項資料轉為IC卡的可攜帶形式,例如「全民健康保險資料」或是「指紋資料」,在資訊科技與法制先進國家﹐均會引發社會大眾強烈反彈﹐實例比比皆是。反觀台灣,國民卡計畫既涉及行政機關侵犯立法機關權力範疇之違憲問題,有涉及不具正當法源依據的違法問題,甚至現行法律尚且無從真正保障人民隱私權益,遑論政府管理國民卡承作業者的行政能力。
可是﹐行政院研考會卻在八月十日宣佈國民卡決標完成,待議約程序在三個月內完成後﹐第一張「國民卡」將在明年底發出﹐民國九十年六月底前則全面完成國民卡換發程序。屆時不論自願與否﹐每個台灣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將被迫「依法」受制於IC智慧卡這個資訊社會的最大夢靨。我們對台灣推動資訊社會發展的方向極為憂心﹐本於我們的知識與良知﹐我們要嚴肅提出以下分析與質疑﹐並以最沈重的心情提醒大家共同重視這個即將來臨的世紀末災難﹐要求政府
- 在國民身份證晶片卡化未經明白立法授權之前,停止所有國民卡計畫之議約程序;
- 資訊科技變遷迅速,在相關技術及法律規範訂定之前,不應藉由國民卡推廣相關之應用;
- 專卡專用
- 儘速推動完成相關立法。
柯建銘 范巽綠 蕭裕珍 蘇煥智 蕭秋德 林子儀 張清溪 瞿海源 陳少廷 高成炎 黃宗樂 許清琦 劉俊秀 何建明 莊庭瑞 王大為 黃世昆 劉靜怡 陳正然
中國時報社論
劉靜怡等,
研考會「
我國的相關法律
戶籍法
IC智慧卡的安全性
國民卡的安全議題只在於破解卡片本身嗎?這是一種卡的迷失,誤認為網路安全與國民卡的安全是不相干的兩回事。若主其事者以這種發展硬體產業的思考模式來規劃以軟體及應用服務為導向之 IC 卡產業,國民卡之發展前途將十分不樂觀。我們在此處 【
相關報導
1998年8月18日時論廣場
1998年8月18日社會綜合
1998年8月20日社會綜合
國民卡換發 收費愈低愈好《中國時報》980820
1998年8月21日社論
國民卡計畫應懸崖勒馬 徹底檢討《中國時報》980821
1998年8月25日社會綜合
研考會:國民卡推出時程不變《中國時報》980825
1998年8月27日社會綜合
發行國民卡 質疑聲浪高《中國時報》980827
1998年8月29日社會綜合
發行國民卡 質疑聲浪高《中國時報》980827
民意論壇
社會傳真
民生報的報導
1998年8月27日
1998年8月29日
1998年8月11日
1998年8月21日
系統安全 話題不斷《工商時報》980821
國民卡收費 引爆爭議《工商時報》980821
國民卡落榜廠商 轉攻電子商務《工商時報》980821
規劃人員指出 安全措施嚴密 資料不致外洩《工商時報》980821
楊世緘:議約時將堅持不收費原則《工商時報》980821
1998年8月25日
國民卡內含就醫憑證 證實可行《工商時報》980825
1998年8月29日
國民卡議約 開步走《工商時報》980829
1998年8月30日
抨擊政府開辦國民卡電子商務未保障民眾權益《工商時報》980830
研考會反駁澄社指控說詞《工商時報》980830
如果您所屬的團體願意參與連署的話,請與